欢迎访问济源市农牧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政策法规 返回  
人民日报解读一号文件:新旗帜管全面管长远
发布日期:2018-03-05 15:39:00      来源:      作者:     
 

“农,天下之大也。”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写入党章,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

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布的第十五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怎样的重大意义,我国“三农”发展处于怎样的历史方位,农业农村为什么要优先发展,乡村振兴的规划该如何落实?就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热点和难点等重大问题,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

新旗帜“两个管”:管全面,管长远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定方向、定思路、定任务、定政策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定方向、定思路、定任务、定政策,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韩俊表示。

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结构上共分为4个板块、12个部分。4个板块分别着眼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乡村振兴的保障措施、强调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并作出全面部署。

韩俊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管全面,二是管长远。”

管全面。乡村振兴是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包括农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态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性提升,是乡村全面的振兴。韩俊说,今年的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作了全面部署。

管长远。乡村振兴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作为党和国家的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中央一号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按照“远粗近细”的原则,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作了部署。分别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新时代“五个有”:奠定乡村振兴深厚的基础,坚定乡村振兴信心

准确把握“三农”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农业农村农民优先发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韩俊说:“我们有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有旺盛的市场需求,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成效;20多项重要涉农改革方案出台,深化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6853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开创新局面;农民收入增速连年快于城镇居民,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开了新步伐;农村基层党建和乡村治理不断加强,农村社会焕发出稳定祥和的新气象。

韩俊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5年,是农业转型升级、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的5年,是农民得实惠多、公平发展机会和权利得到更好保障的5年,是农村面貌变化大、城乡一体化提速的5年,是‘三农’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于当前“三农”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准确概括。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当前,“三农”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农产品(6.880, -0.21, -2.96%)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

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韩俊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农民优先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总要求“五位一体”: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性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顾此失彼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中央一号文件据此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韩俊表示:“这五句话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应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性,不能顾此失彼、只抓其一不顾其他。”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韩俊说,产业发展是激发乡村活力的基础所在。不仅要农业兴,更要百业旺。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要充分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鼓励在乡村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韩俊说,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提高农业生态服务能力,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老百姓(55.780, -1.07, -1.88%)种下的“常青树”真正变成“摇钱树”,让更多的老百姓吃上“生态饭”。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韩俊说,振兴乡村,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坚持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韩俊说,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必须把夯实基层组织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以党的领导统揽全局,以法治“定纷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以自治“消化矛盾”,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要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励农民勤劳守法致富,增加农村低收入者收入,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保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健康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韩俊表示:“要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农民的钱袋子进一步鼓起来、日子好起来,让广大农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赶上来、不掉队,让亿万农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责任制“五级书记”: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

党领导乡村振兴,抓紧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法,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

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证。韩俊说,要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压实责任,完善机制,强化考核,把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落实下去。

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体现在各个方面。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

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每年要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出第一书记。

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文件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法的有关工作,把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政策法定化,充分发挥立法在乡村振兴中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要始终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统揽乡村振兴全局。韩俊表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要求,根据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将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把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传统、要求、政策等以党内法规形式确定下来,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制度供给“人地钱”:促进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要素平等交换

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严格禁止下乡资本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

长期以来,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失血”“贫血”。韩俊说,实施乡村振兴,要抓住“人、地、钱”等关键环节,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促进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和要素平等交换,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制度带有全局性、稳定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韩俊介绍,文件围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等,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和制度建设。

解决“人”的问题,关键是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韩俊介绍,文件提出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造就更多乡土人才,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问题。韩俊介绍,文件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部署了许多重大改革任务。比如,部署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按照“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的方向,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

韩俊提醒:“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不是让城里人到农村买房置地,而是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向农村,使农民闲置住房成为发展乡村旅游、养老、文化、教育等产业的有效载体。文件提出完善宅基地政策的前提是‘一个不得和两个严格’,即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

韩俊说,文件对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有全面的谋划:确保财政投入持续增长,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文件提出,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将所得收益通过支出预算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韩俊说:“这是一项很大的政策,用好这项政策,不仅能对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资金支持,还可起到‘一石多鸟’作用。”

四梁八柱“五个保障”:关键小事上要下足绣花功夫

乡村振兴喊是喊不出来的,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持之以恒地干,真金白银地投

一个规划,一项条例,一部法律,确立了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和制度保障。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谋划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确立起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

有国家战略性规划引领保障。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规划》通过与文件对表对标,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

有党内法规保障。党管农村工作是重大传统。韩俊表示,党内法规将明确加强对农村工作领导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工作范围和对象、主要任务、机构职能、队伍建设,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有日益健全的法治保障。韩俊介绍,根据文件要求,将抓紧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法的有关工作,把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政策法定化。

有重要战略、重大行动和重大工程支撑。韩俊介绍,重要战略方面,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部署制定和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等。在重大行动方面,部署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产业兴村强县行动、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国家农业节水行动等。在重大工程方面,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一批重大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等。

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还有全方位的制度性供给保障,有投入体制机制保障。韩俊指出,乡村振兴,还要大胆创新制度供给,通过改革创新,最大限度激发乡村各种资源要素活力。

乡村振兴,讲究的是实干,要在关键小事上下足绣花功夫。韩俊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持之以恒地干,真金白银地投。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喊是喊不出来的,干几年就收官结账也是不行的。”

全面部署安排农民关心的关键小事。针对农村厕所这个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突出短板,部署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部署推进畜禽粪污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村庄普遍建立网上服务站点,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部署集中清理上级对村级组织的考核评比多、创建达标多、检查督查多等突出问题。部署推进村级小微权利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

韩俊强调,必须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向前推进。必须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的新家园。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济源市农牧局  单位地址:济源市第二行政区二号楼
电话:0391-6633271  传真:0391-6633265  邮箱地址:jynyjbg@126.com
技术支持:济源源点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