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现将《济源市农牧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济源市农牧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
《中共济源市委 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精神,为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确保2020年我市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结合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要求,把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助力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当作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切实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围绕“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脱贫摘帽”的思路,以我市特色产业为基础,以全市贫困人口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龙头加工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着力发展蔬菜制种、畜牧养殖、烟草、高山蔬菜、休闲观光五大扶贫产业,使全市所有贫困人口都能享受到扶贫成果,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顺应消费需求趋势和产业发展规律,尊重贫困群众意愿,注重先期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脱贫产业和项目,避免盲目建设和无效投资。
2.坚持主导与特色相结合。围绕所在区域已经形成的优势主导产业,确定产业发展重点。同时贫困村根据自身产业发展基础、资源禀赋条件,选择发展前景好、综合效益高的特色产业。
3.坚持长效与短平相结合。既注重培育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项目,又要兼顾发展林果、烟叶等周期较长、长期收益的产业。
4.坚持以规模经营为引领。结合农村土地流转和产权改革,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
(三)工作目标
1.总体目标。以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以户有增收项目、村有特色产业、镇有支柱产业、市有主导产业为目标,促进农村分散生产向组织化、规模化、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做优农户增收项目,千方百计为贫困户建设长期稳定的增收来源,确保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确保全市能够发展产业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
2.年度目标。2018年,帮助286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发展种养业实现脱贫。2019年—2020年,对通过发展农牧产业的实现脱贫的贫困户继续落实相关扶贫政策,开展技术帮扶,确保脱贫人员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并落实相关农牧产业扶贫政策。在已经出台的《济源市农业扶贫政策》基础上,围绕蔬菜制种、烟草、养殖等特色产业,完善并落实好新的农牧产业扶贫政策。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补助、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补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贷款贴息等,通过政策引导,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形成脱贫攻坚合力,实现产业持续发展,贫困户稳定增收。
责任单位:局扶贫办、防检科、烟办、种子站、农经站、乡企中心
(二)持续抓好扶贫重点产业发展
1.大力发展十字花科蔬菜制种产业。依托西部山区自然环境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重点打造和提升“两廊一带一园”,即东阳河、大店河蔬菜制种走廊,阳下路蔬菜制种观光带;改造提升以柏木洼为核心的王屋山万亩高效蔬菜制种示范园。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大白菜制种+烟叶”轮作模式,进一步提高山区土地产出率。
责任单位:种子站
2.稳步发展王屋山优质烟草产业。全面推行育苗工厂化、栽植机械化、生产标准化和烘烤智能化,着力打造邵原,王屋、下冶和大峪三大片区,促进烟草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同时,开展烟叶高保额新险种试点工作,为农户发展烟草产业保驾护航。
责任单位:烟办
3.积极发展高山蔬菜产业。根据西部山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按照生产设施化、技术标准化和产品多样化的要求,因地制宜发展高山蔬菜产业,全面提升蔬菜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品品质,重点在西部山区培育菜农增收新亮点。一是以秋延迟西红柿和小辣椒为主导品种,打造西部山区万亩高山蔬菜生产基地。二是通过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机械生产工艺作业,打造以大峪寺郎腰村为中心的万亩优质大葱生产基地。三是打造以君源有机农场为核心的西部山区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提高土地附加值。
责任单位:园艺站
4.深入发展畜牧养殖产业
以奶牛、生猪、肉羊、蛋鸡、肉兔等为主导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养殖业新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逐步提升畜牧养殖标准化水平和养殖户经济效益。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依靠瑞星农牧、阳光兔业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开展畜牧企业带贫工作,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责任单位:畜牧科、防检科、动监所、疫控中心
(三)深入开展农牧业科技扶贫。始终坚持把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作为产业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基层农牧业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为载体,重点针对西部山区主导产业和农民技能需求,科学制定培训方案,有效提升群众自我发展和致富增收能力。充分发挥农牧部门各职能站所作用,对贫困村发展优势主导产业进行重点指导,利用24小时科技服务热线12316,及时解决山区群众的技术难题。
按照《济源市2017—2020年科技扶贫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继续依托“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进千户”活动,对照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分年度细化科技人员包户方案。确保农牧技术人员对所有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分包到户,保证贫困户发展产业不因技术问题影响收益。同时,根据贫困户产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相关技术人员及科技培训内容。
责任单位:科教科、农技中心、植保站、园艺站、动监所、畜牧技术推广站等
(四)协助做好企业带贫工作。配合市扶贫办做好龙头企业金融带贫工作,将相关涉农项目向参与企业带贫工作的绿茵种苗、阳光兔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倾斜,提高企业带贫积极性,同时通过完善企业带贫扶持鼓励机制,引导更多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形成脱贫攻坚合力。
责任单位:局扶贫办、乡企中心、农经站
(五)着力抓好农业信息化服务。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全市建成益农信息社370家,其中59个贫困村实现全覆盖。有效改善贫困地区农村信息服务的落后状况。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鼓励贫困村的农产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扶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使用贫困村的农产品打造公共品牌,打造“企业+三品+贫困户”的带贫模式,构建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责任单位:市场信息科、质检中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主要领导对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负总责,认真组织落实部门扶贫开发责任,充分运用行业资源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抓好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等工作。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具体负责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做好规划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监督考核等工作,承担加快产业发展、贫困户脱贫的具体责任,局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要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切实转变作风,把严的要求、实的作风贯穿于脱贫攻坚始终,形成推进农业产业扶贫的合力。
(二)强化政策保障。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全力支持市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化扶贫。争取上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补助、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补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贷款贴息等。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土地承包权抵押贷款试点。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使农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后变为可以流动的市场要素,盘活农村资源、资产,促进资源、资产效益最大化,并推动农业组织化、规模化发展,带动产业进步,从而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
(三)构建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通过贴息贷款、项目支持等方式,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发展适度规模种养业、生态循环农业。深入推进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行动,鼓励合作社兴办加工流通实体,大力发展农社对接。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增强开拓市场和带动农户的能力,加快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
(四)创新扶贫工作机制。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开发蔬菜制种、肉兔等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产品以及各类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的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合作保险,探索建立农民和保险公司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保险合作机制。积鼓励贫困村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建立担保互助基金,探索组建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共同出资、主要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信贷担保服务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为贫困户拓宽融资渠道;支持贫困地区积极开展畜禽保险,探索畜禽价格保险。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规范项目实施程序,资金使用要公开透明,确保发挥最大扶贫效益。